近日,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徐汇区建科中心顺利召开。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叶国强,上海建科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向民,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荣欣出席会议。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专委会全体委员、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等共计40余人参会。上海建科院交通所总工吴华勇主持会议。
李向民作欢迎致辞。预祝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专委会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暨学术交流会的顺利召开,并对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寄予了期许与鼓励。
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
经两轮投票,赵荣欣当选为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陈隽、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姜弘、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汪枫、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胡群芳、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朱煜、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陆晨、上海燃气有限公司彭自良、上海建科院吴华勇当选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吴华勇兼任专委会秘书长。会上对专委会主任委员、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颁发了聘书。
赵荣欣详细汇报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专委会2025年工作计划,并发表感言,诚挚感谢各位委员的信任与支持,并对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专委会未来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同时发起构建“风险可预警、隐患可管控、灾后可恢复”的城市韧性体系的倡议,为超大城市治理贡献上海智慧。与会委员们认真审议并通过该计划。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李杰发来了贺信。贺信中提到,希望专委会同仁秉持土木精神,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学态度,在技术攻关上敢为人先,在标准建构上引领示范,共同书写中国式超大城市韧性建设与生命线工程安全创新实践的新篇章。
叶国强秘书长发表讲话,他代表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向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深刻阐述专委会的成立对行业发展的深远意义,并对专委会后续工作提出殷切期望与明确要求,激励全体成员砥砺奋进。
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
本次学术交流会由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三位深耕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领域的演讲嘉宾依次带来精彩学术报告。专委会委员黄瑾作了《基于水岸协同的中心城市清洁小流域韧性提升的建设构想》报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胡群芳分享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数智治理》,浙江大学教授王乃玉带来《智能防灾新引擎:AI模型集群在防灾应急中的创新与实践》。
三位专家在学术报告中带来了各自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黄瑾以实现城市建设高质量内涵式转型为指导思想,针对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际需求,开展治理模式、技术体系、河资源化循环产业及智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面向未来提出了水岸协同的中心城区生态清洁小流域韧性提升建设构想。胡群芳结合国内外情况分析,针对地下管网安全精细治理需求,研发了管网病害“智能诊断-智慧检测监测-主动预报预警”成套技术,构建了城市市政管网安全数智治理新模式,并结合上海供水管网寒潮防控实际需求开展大量测试应用,成效显著。王乃玉聚焦“AI 模型集群”创新技术,介绍了其涵盖灾害预测、风险评估、资源调度和决策支持等多个模块的核心架构,展示了该技术如何通过多模型协同与数据驱动,为灾害全过程预测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撑。
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专委会第一次全体委员大会暨学术交流会的圆满举行,为上海市土木工程行业在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技术领域搭建了关键的交流平台。未来,平台将有力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技术发展跃上新台阶,开启韧性城市与生命线工程发展新篇章。